22级师大学员刘博,在2025年专升本考试中,以351分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,成为师大教育38万奖学金得主。
不同的人生阶段,总是会面对不同的困境,而人生的道路,就是不断突破重围。
虽然高考失利曾一度让他陷入失落的漩涡,但最终他用自己的力量,打破人生壁垒,坚持长期主义,走向了新的道路。
21岁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38万,成为了众人艳羡的存在。究竟靠什么?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博的世界,探寻他背后的故事。

在高考的赛场上被淘汰,是我意料之外的事。
当高考成绩呈现在我的眼前,平时能够考到100分以上的数学成绩,却在高考这一关键时刻遭遇了滑铁卢。比平时骤降了三十多分的数学成绩,刚过本科线的分数,割裂了我所有关于未来的憧憬。
接连三日,失落的情绪如同涨潮的海水,压得我喘不过气。面对饭桌上可口的饭菜,我却食不下咽,满心只有挥之不去的迷茫与不甘。

人生的答卷,永远不会只有一次机会。
面对复读与读专科这两条道路,无数个深夜里,我反复推演着复读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:“万一成绩依旧不理想怎么办?”“万一再次错过人生的重要机遇怎么办?” 这些充满不确定性的设想,如同沉重的枷锁,紧紧束缚着我,让我在做出选择时愈发踌躇不前。最终,我还是没能战胜对高考失利的恐惧,无奈地放弃了复读的念头。
我不愿被一纸文凭定义,更不甘于低人一等。从踏入专科院校的那一刻起,专升本的念头就在我的心底深深扎根。这个想法从未因时间流逝而淡去,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愈发清晰坚定。尤其是看到复读的朋友纷纷考入理想本科,更加激发了我要专升本的决心。我希望借此的机会,弥补高考留下的遗憾,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可能。

通过舍友的推荐以及在抖音上的了解,我认识了师大。而真正让我下定决心选择师大,是源于一次试听课程。王金龙老师在试听课程里,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,将复杂晦涩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,瞬间点燃了我学习的热情。
我当即报名了师大,开始了专升本学习的旅程。我相信,在这样专业又充满感染力老师的引领下,定能帮助我走出数学的阴霾,顺利完成本科的梦想。

真正开始了系统化的学习后,高强度的课程安排让我压力倍增。但我告诉自己: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就必须咬牙坚持。
最初,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,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。由于学习缺乏条理性,效率始终难以提升。为了改变现状,我结合备考专科期末考试时积累的经验,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,合理规划时间,逐步找到了学习的节奏。

从清晨六点四十到晚上十点半,当我为近1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而感到沾沾自喜,自认已经足够努力时,通过与师大线下学习的好友交流后,我才得知原来他们学习到晚上11点多是常态。再加上看到师大直播间里,走廊挤满了背书的身影,浓厚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,我不禁陷入焦虑——原来,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,还有那么多人比我更加努力。
为了追上大家的脚步,我开始调整作息,让自己的学习时间与线下同学保持同频。而坚持不懈的努力,让我在一模、二模考试中分别取得了336分、366分的好成绩。这些不错的分数让我既惊喜又不安,我担心分数虚高,害怕并不能体现我的真实实力,但同时它们也给了我信心,让我明白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于我而言,升本之路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。因为我是线上学员,控制不住玩手机的欲望、抵御不了睡懒觉的诱惑,这些都是横亘在我面前的阻碍。
但我深知,若想成功,就必须战胜这些惰性。为了克服诱惑专注备考,我通常会将手机放置在离自己五米开外的地方并调整成静音,从源头上杜绝分心的可能。

然而,与线下教室中众人并肩奋斗的热闹场景不同,线上学习的孤军奋战,时常裹挟着难以言说的孤独感。
那些在教室里可以随时与同学探讨的知识点,我却只能独自反复研磨,就连答疑时短暂等待回应的间隙,都显得格外漫长;学习到深夜时,寂静的房间里只有屏幕里老师的讲解声回荡在耳边;终于解出了困扰已久的难题,欣喜之余却发现无人共享这份喜悦,求知路上的每一次突破,都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寂静烟火......
这样踽踽独行的日子里,孤独就像砂纸般反复打磨着我的意志,让我产生想要放弃的念头。但每当我动摇时,记忆里关于高考失利的场景,便开始在脑海循环播放,我告诉自己:“我不能让遗憾重演,不能让努力白费,我一定要上本科!”

无数日夜的坚持终有回响。当专升本成绩揭晓的那一刻,曾在心里预演过无数次的画面终于成真,“苦尽甘来”的感慨在心底翻涌,那些曾萦绕在脑海的忐忑、焦虑和不安,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欣慰与释然。

21岁,凭借努力为自己赢下人生的第一桶金。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如同破晓时分的启明星,照亮了努力的意义,也让我懂得:努力,从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步履不停的追梦人。
这段专升本的旅程,从来不是我一个人在孤军奋战,还有许多温暖的身影始终与我并肩同行。
我由衷感谢我的班主任,是他的严格监督,让我在备考路上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;感谢我的朋友,总是在我情绪低落时鼓励我;更要感谢我的母亲,在家备考的日子里,她在繁忙工作之余,每日精心准备饭菜,用无声的付出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。

38万,不是我跋涉的终点,而是我攀越新峰的云梯。作为小语种专业的学生,我深知英语是考研路上必须跨越的关卡。虽然相较于其他考生,英语或许是横亘在我考研路上的阻碍,但我已准备好用执着与热爱,将短板打磨成跳板,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,去触碰更耀眼的星光。
我相信,只要坚持,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!我可以,你也一定行!